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非战之罪什么意思啊(未知死焉知生之_项羽之死)

100人浏览   2024-12-02 08:22:29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英雄。24岁时他叔父项梁带他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出巡车队时,他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他叔叔赶紧捂住他的嘴。其远大志向,英豪气魄早早便显露无遗。同时代另一个人物48岁的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不禁自语道:大丈夫当如是也。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感慨预示着这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归宿。

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后,项羽作战神勇,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一举奠定楚霸王之位。随后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攻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威震天下。

但是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不听亚父范增的再三规劝,放走了沛公刘邦。性格上的弱点导致了致命的错误,做大事岂可存妇人之仁。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行胡服骑射时大臣肥义谏言道:疑事无功,疑行无名,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项羽原来不读书,故不学无术,前人的至理名言他丝毫不懂,大仁小义都分不清楚,冲锋陷阵时魄力满满,杀伐决断时顾虑重重,不失败都难啊。

刘邦做大后,联络各路因分封不均对项羽不满的诸候,对项羽展开了无情的进攻,终于在前202年在垓下将项羽团团包围,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重压之下,项羽的精神崩溃了。尤其是他的宠妾虞姬拔剑起舞,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挥剑自刎。眼看着自己的爱妾被逼自杀却不能保护,手下的楚军子弟又伤亡殆尽,一贯心高气傲的霸王此时的羞愤无以言表。

哥哥演的霸王别姬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文艺片之王

项羽逃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停船岸边,对项羽说:大王快渡江,到江东再招募子弟兵,还可重新崛起,项羽笑道:老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呢?于是把座下宝马送给亭长,拔出宝剑返回汉军阵地一阵冲杀,杀死了汉兵数百人,精疲力尽之时猛然间看到汉军中有一张熟悉的脸,是他原来的手下现在背楚降汉的将军吕马童,项羽便对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我听说汉王刘邦悬赏千金,封候万户要我的头,来吧,我送你最后一个人情,说完拔剑自刎。吕马童和手下赶紧上前分抢项羽的尸体,拿到项羽的头,手,脚的这十几个人全部被刘邦封候。一代霸王项羽的人生就此结束。

司马迁评价项羽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意思是项羽兵败后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归因于老天成心要灭亡他,实在荒谬。晚唐杜牧惋惜项羽缺乏愈挫愈勇的坚韧毅力,《题乌江亭》道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当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希望项羽忍住乌江一时的羞耻,活下来到江东招兵买马,重新获胜也很可能,干嘛要死呢?宋朝的李清照更加欣赏项羽的英雄气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总之绝大多数文人墨客都对项羽的勇于胜利,决绝赴死激赏有加。

北宋王安石却是一个总喜欢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人,他评价许多历史人事都与众不同。他在《叠题乌江亭》里反杜牧诗意: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说项羽不能善待起兵之时就跟随他的八千江东子弟,自己的失误导致了形势难以挽回,就算项羽又回到了江东招兵,江东的子弟还会跟随你卷土重来?


项羽成功后,仍然小气吝啬,不肯封赏流血流汗跟随他打江山的八千江东子弟,自顾自的沐猴而冠,锦衣夜行,好处自己全占,再有困难还想卷土重来谁还会跟你呢?牛顿定律还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怎么样对你,不是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