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阴阳破是什么(《道德经》破阴阳因果律)

100人浏览   2024-10-31 09:22:00

《道德经》的本质就是修真求长生,只不过圣人老子用隐语暗诣的形式隐藏在平凡的语言之中,所以世人在《道德经》中看到的只是教育治世养生的文化,没有明师的破迷指证,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将永远停留在低俗的解读之中。

老子所讲述的长生修真秘术散布和贯穿在《道德经》每一章之中,并在《德经》第十三章"生死″章中作了重点论述,并且以"生死"章的每一句话为线索,把整部《道德经》的长生修真思想完整严密的贯穿起来,形成一部太上法脉无上仙经。下面我就分多个篇章,把老子的长生秘术,分享给关注我的广大读者。

老子在《德经》第十三章"生死"中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出生入死",在这句话中,老子告诉人们如何打破"出生入死"这个三维物质世界因果轮回的怪圈,跳出三界外,不在轮回中。

“出生人死”,在历史上已经流变成一句成语,形容人们“甘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舍死忘生地在危险环境中完成责任、义务和任务。这句成语在现代仍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刘康德《老子直解》说:“指人离开了生存就必然走向死亡。”这都是一些社会性的解释,不能说是直解。

李安纲《玄参道德经》说:“出世为生,入地为死。”

还有许许多多学者们在泛义上的解析,都含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也不能否定这些解析,因为老子《德道经》的理无所不包。

圣人老子讲的"出生入死″是我们三维物质世界生命的循环规律,只要在三维空间中生存,都要受到阴阳善恶二元对立因果律的控制和左右,只要你不觉醒不修行不悟道,将永远在"出生"到"入死",生了死,死了生的无穷无尽的循环中轮回。

"出生入死"是万物及人的生与死,是自然界的宏观规律,也就是说有生必有死,有死才又有新的生,生死互为因果。

所以要想绝死,实现永生,实现长生必先断生,才能绝死,才摆脱这一对阴阳的制约,复归于德一,实现归一于上德,回归于大道。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无私》:“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在这里,如果你是一位有灵性有悟性的读者,就能感悟到圣人老子是在点化世人呀!你只要效法天地的上善之德,不自生,不为私心私利的生存,而是为众生而生存,那么就能长生。

我们世人由于心智被私欲屏障,总是把"天地不自生,所以长生“这句句话忽略掉,看不到这句话背后的天机。

若想完整解读"出生入死"这四个字,首先需要明“生”和“死”。在明白“生”与“死”的前提下,精通如何“出”和如何“人”,然后再整体性地参悟,也就把握住了老子破生脱死求长生的本义。

“生”与“死”,讲的是万物及人“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在先天的无为大道“O”与上德“一”诞生了后天有为的“二”的阴阳属性以后,一切后天有为的人与万物自生性的生、长、成、灭,也就自然地受到“二”这个阴阳的整体制约,就必然在三物物质太极境中旋转轮回不息。

生与死是三维物质世界的宏观规律,处于“二”这个阴阳状态下时,就难以摆脱自生和生与死的纠缠与制约。因此,在离开道O和德一的状态与环境以后,处在二以及其它任何“数”值之中时,都必然是有生必有死。生与死在太极环境中,本身就是一对阴阳属性的平衡制约。有生必有死,有死才又有新的生,生死互为因果循环不息。

只有断生或者绝死,使这个“二”改变成“反也者”成为“一”之时,这种互为因果的链环才被打断,转化成“一”中的存在,因为“孤生难成,独死不继”。生与死这个二的转化成一,并不会是“孤生”或者“独死”的现象存在,而必定是生与死这个后天有为的二,向摆脱后天的制约,向德和道这个先天无为的环境和状态进行逆变,才能真正实现“无生亦无死”。

当我们还未能识破这个生与死之时,也就还是深陷在个生与死阴阳二的漩涡之中。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并且建立,去识破、认识这个生与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