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之地,古为禹贡扬州之域。周代时为吴国之土,秦统一后属会稽郡娄县。
汉晋宋齐皆属吴郡,梁天监六年分娄县置信义郡信义县,大同初年又分信义县为昆山县。隋开皇初废县,十八年又复置。唐贞观初隶江南道,天宝至德后属苏州。唐代时,已有疁城乡。
北宋为平江府昆山县东境,疁城乡发展演化为春申、安亭、临江、平乐、醋塘五乡。
南宋嘉定十年,平江府知府赵彦橚、提刑王棐以其地远离昆山县城,奏请割置新县,以年号为名,定名嘉定县,属平江府。十二年,嘉定知县高衍孙始筑县城并包砖。
元元贞二年,因户口提升,升格为嘉定州。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据平江府,遣部将吕珍重新城墙,周长一千六百九十四丈,高一丈五尺,城基广四丈,面宽三丈。设城门四座:东门晏海,西门合浦(明代改名济漕),南门澄江(明代改名宣文),北门朝京(明代改名振武)。东西南设三水门。
明洪武二年,复为嘉定县,属苏州府。永乐年间,城墙逐渐塌坏。弘治十年增置太仓州,嘉定县的循义、乐智二乡被割给太仓州。正德年间,流贼泛江占据狼山,知县王应鹏筑土墙防备。
嘉靖十五年知县李资坤增建北水门,并建城楼于上。十九年,海寇祸乱,知县马麟增高土墙。三十二年,倭寇入犯,知县万思谦以土城难守,改易砖城。砖城周二千二百六十六丈六尺,高二丈六尺。但不久新筑城墙夯土不坚固,毁于大雨。继任知县杨旦重砌砖石,并改置雉堞,进一步加长加高城墙,设敌台十六座,窝铺三十四,于四城门之上各建城楼,拓宽东、北二水,修西、南二门瓮城,增筑东门瓮城。重加疏浚护城河,深广都有所加,历时三年方才全部完工。自此之后,城墙虽有修缮,但基本格局再未变动。
万历十八年,知县熊密听从风水师建议,将南水关移至稍东处,并更名为汇龙关。三十年增置敌台十四座,后诸生请塞汇龙关,重开南水关。
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太仓直隶州。嘉定城墙在清灭南明、太平天国和淞沪会战期间遭受了三次大型战争。解放初,虽然城墙还不至于残破不堪,但其实用意义已然不存,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迫切需要被建设起来,于是城墙被拆除,砖石被取用于建设各类公房,只有少部分城墙因各种原因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