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的观点将物质和实物加以区分,实物是个性的,共性存在于个性,物质就是对具体实物寻找共性,进行抽象的总结。实物是客观的,所以物质即具有了客观性。列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物质和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解决了物质是什么的问题。物质就是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什么,在机械唯物主义的视角中,运动就是位置移动。之诺在在探讨运动的本质时提出飞失不动的悖论:一个运动的物体,如飞矢,在每一瞬间都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因此在任意一刻的时间里,飞矢要么在它原来的位置上,要么在它目前所在的位置上。恩格斯对此的解释是,飞矢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运动就是矛盾的反映。飞矢位置移动是一种运动,从鸡蛋变成小鸡,位移上会发生改变,也应该算是一种运动,但又和位移运动不太一样,所以从个性中寻找共性进行抽象,马克思提出:“在物质本身所有的特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这里所说的的运动不仅是机械的和数学的运动,而是趋向生命力、紧张......”所以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我们可以简单的将运动理解为变化。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可以表述成一句话: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强调运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变动的;另一方面抛开运动谈物质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强调物质性,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另一方面抛开物质谈运动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就是“变化”。静止就是“不变”,这种“不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位置相对不变二是性质相对稳定,也就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所以是说静止时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最后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